木木美术馆从2014年成立至今,在海内外举办了很多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艺术无国界,木木美术馆融合古今中外书画艺术,用艺术的语言向全世界弘扬中国文化,也引进国外的经典艺术文化给国人欣赏,从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看艺术,让大家开阔眼界,提升艺术境界。用公益行动和爱心去弘扬传承中华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用文化去助力新疆少数民族克孜尔古文化中心实现乡村振兴。
木木美术馆2014年由林瀚、雷宛萤(晚晚)夫妇创立,经北京市文化局正式批准,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民办非营利艺术机构,位于北京798艺术区核心区域,建筑前身为二十世纪50年代的军工厂。
木木美术馆创始人:
林瀚多次受邀参与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外高等学府举办的讲座论坛。受到国内外媒体和杂志,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南华早报等的高度关注。2015年林瀚成为Dia Art Foundation全球唯一华人理事,同年,林瀚被artnet评为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前100位艺术收藏家。
雷宛萤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读艺术管理硕士。作为年轻的策展人,晚晚曾先后在David Zwirner纽约和Pace北京画廊工作,其创办的Wanwan Lei Projects已经在纽约、北京等地成功地举办过多次展览,有着良好的国际声誉。
木木美术馆致力于在中国打造一个以“全球性”为基础的民营非营利艺术机构,为了更好的弘扬文化艺术,传播和传承文化艺术:木木美术馆对公众开放,定期举办馆藏展览;举办多场年度展览;定期与艺术家、文化机构等合作,举办学术讲座与论坛。
2014年10月1日,由木木美术馆(北京)、曼雷国际协会(巴黎)共同主办的“曼·雷:白昼纽约,午夜巴黎”艺术展在北京木木美术馆(798馆)开幕。正值艺术家1921年在巴黎首展100周年之际,本次展览是曼·雷(艾曼纽·雷汀斯基,1890—1976年)迄今为止在亚洲举办的最大规模个展,呈现逾240件展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版画、纸上作品、文献资料和诗歌,对他多元的艺术实践进行深入细致地回顾和探索。
作为2014年最重要的艺术盛事之一,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其中美国布什家族基金会主席、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分别为此次展览录制短片或发来贺电以示祝贺,并表示对中国艺术收藏的大力支持。同时,英国泰特美术馆、美国MoMA、日本森美术馆、SCAI The Bathhouse画廊、高古轩画廊、香格纳画廊、白立方画廊、维他命艺术空间、空白空间、长征空间等国际知名艺术机构负责人;中国顶级艺术媒体主编;世界知名艺术家以及众多国际品牌的高层、社会政要人士亲临现场。
除每年举办的展览外,作为一家年轻的民办非营利艺术机构,木木美术馆也致力于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与发展,陆续推出了馆内艺术家驻留计划、志愿者计划、公众展览讲解活动,以及一系列艺术公共项目。在推进当代中国的美育发展的同时,推动当代艺术在公众中的普及与传播。
实至名归,木木美术馆2015年,被北京文化局评选为十佳优秀艺术展览项目之一,成为清华大学校外实践基地艺术家驻留计划;为推动当代艺术在公众中的普及与传播,木木美术馆定期举办艺术公共活动,包括论坛、美术馆之夜、家庭日、会员之夜等。此外,展览期间,木木美术馆馆内也定期举办中英双语导览,吸引众多参观者。
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2015年9月30日,木木美术馆联合教育非营利项目美丽中国,在乡村美术教育上,探索举办主题为“艺术是宇宙的语言”慈善晚会。 出席晚宴的嘉宾包括Italia Independent Group的创立者与前主席Lapo Elkann,佳士得中国执行董事蔡金青,美丽中国创始人及CEO潘勋卓,以及近300位著名艺术家、策展人、画廊经营者、收藏家和来自艺术、娱乐、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人物。
2018年07月20日,CGTN做了“National treasures returned: Kizil Grotto murals ”专题采访报道,雷宛萤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人对古代艺术产生共鸣,将中国古文化艺术传播给更多人,乃至全世界。
木木美术馆创始人在日本期间,有缘遇到克孜尔壁画,立即想办法买下来带回国内,亲自去到壁画石窟探寻历史和踪迹,并应用现代科技进行修复和还原,策划举办展览活动,运用现代语言讲解翻译,让现代人和古代历史和文化艺术进行交流对话。
北京青年报2018年8月3日报道了木木美术馆与克孜尔壁画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
新疆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的佛教壁画是古龟兹国的文化遗存,兴建于3世纪,止于8-9世纪,在各个时期面貌迥异,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早期风格受到犍陀罗影响,用一红、淡黄、赭石色居多,繁盛期可见波斯影响,人物面部丰圆,体态修长,衣着华丽,并使用珍贵的青金石蓝。
木木美术馆展出了3件从日本收回来的克孜尔壁画,和一件和田地区的壁画原作。还邀请龟兹研究院以高清图展示了详实的流落海外的壁画,与原址现状的匹配,让观众对库车的文化遗存有了全方面的认识。上个世纪初,大量新疆洞窟壁画经由欧洲考古学家考察行动辗转流落海外,其中有些真可谓命运多舛,甚至有英国记者Peter Hopkirk《丝绸路上的洋鬼子》(Foreign Devils on the Silk Road)成书,读起来有如侦探小说。当时主要有英国的斯坦因在敦煌藏经洞以及和田地区,法国的伯希和在敦煌及新疆图木舒克,俄国的奥登堡在敦煌及黑水城,日本的大谷光瑞在和田、库车、吐鲁番和敦煌等地进行考察并大量输出文书和壁画。而本次展览的龟兹壁画多与德国格伦威德尔和冯·勒科克的探险队有关,后者发明了一种整块锯下壁画的方法,从库车及吐鲁番收集了大量壁画运回德国。其中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的大幅壁画等因固定在博物馆的展墙上在二战盟军报复性的轰炸中灰飞烟灭。转移到西柏林的壁画构成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另一部分则被苏联红军携走,成为今天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藏品。此外还有一些小型的收藏,如德国不来梅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多在世界文化的广义语境中展示来自中国西域的藏品,因此展出给观众的藏品数量有限,另外如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敦煌文书更是常年不得见天日。近些年多家国际机构合作的“国际敦煌项目”致力于数字化敦煌文书,给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了查阅数字文献的可能。
“神秘女性”新疆洞窟壁画从艺术风格、宗教内涵以及人文文献层面皆堪奇,其中库车(龟兹)的壁画又更为精彩。其中一幅端庄神秘的女性头像壁画最为引人,经考证是龟兹王族头像。该壁画由木木美术馆赴日本在多方协助下辗转购得。这件头像壁画背面题有德国探险队的精确题记,与哈佛大学博物馆馆藏克孜尔壁画题记拥有高度一致性。可推测其为1914年德国探险队第四次赴克孜尔石窟科考时由冯·勒科克切取,并带回德国。冯·勒科克曾将包括这件壁画在内的部分文物出售给美国各大博物馆及美术馆,经多次可考的辗转后,这件壁画长时间停留于日本,并曾一度被误认为是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龟兹研究院研究员赵莉在经过长时间的对比研究后,确认此为克孜尔石窟第171窟主室前壁左侧下部龟兹王族头部像。
“乾达婆” 另外一件五髻的神秘人壁画所表现的人物头生五髻,瞠目怒眉,唇色深重,耳饰硕大,有典型的波斯风格印迹。以“五髻”等特征为根据,日本秋田公立美术大学井上豪教授以论文推测其为乾达婆,即佛教中以音乐与香气等缥缈之物供养佛祖的神。此外,早稻田大学山部能宜教授认为其为与乾达婆相似的神明。而另一方面,《长阿含经》卷五有“大梵王即化为童子,头五角”的记述,且在其他同类壁画中,此五髻形象一般在画面中处于与其他人物相比较低的位置(比如与戴头巾老人相对),对其身躯的描绘也较为矮小,根据以上情况亦有理由推定其为童子。此幅壁画由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在拍卖品中慧眼识出,虽然拍卖行对作品的出处来源估计严重失真。曾经有藏家以为壁画出处为敦煌并擅自在作品外框背面贴上了敦煌标签,而木木美术馆购得作品后发现了德国冯·勒科克探险队的两次题记,包括在外框与内侧的石膏上的德文出处记录,这在展览中都被还原以见证这件文物的颠沛历史。
“天人 ”另一幅青金石蓝的天人得益于木木美术馆与日本资深藏家贺来达三先生的结缘,以及老收藏家对木木美术馆所做的工作深感认同。这件未题有任何题记的壁画,疑似为日本大谷探险队或德国冯·勒科克探险队于二十世纪初切取自克孜尔石窟。从人物右视的神态中可推测其为位于佛祖左侧的天人。天人即住于天界及人间之有情众生。这件壁画所描绘的人物表情娴静,设色典雅,晕染过渡自然,并运用了克孜尔石窟最为典型而珍贵的材料——来自遥远阿富汗的青金石蓝,与画面线条的土红色相得益彰。 木木美术馆通过展出这些壁画原作开通了与龟兹艺术的一种时空对话。此前只有可能在新疆原址观摩,或者在国外博物馆欣赏。在古代,兴建洞窟作为宗教修行的一部分,壁画中饱含了僧人艺匠的功夫与诚心。如果说这种艺术体例不强调个人创作,在壁画中却也时时闪现出个人笔触的精妙,观者若用心体察则可能形成一种穿越古今的对话。也正是出于这种跨越历史的存在感,木木美术馆还精巧安排展出了几件来自不同时期与地域的古代藏品,包括古埃及、古希腊、犍陀罗和北朝的人像雕塑。 洞窟复原 同时在木木美术馆展出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龟兹研究院策划的“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由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呈现了龟兹研究院二十年来的工作成果,以高清影像呈现库车的壁画遗存及海外博物馆中的藏品。其中不仅从宗教艺术风格流变及义理阐释的角度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还提供了考察当时社会生活,音乐、饮食文化的最佳例证。 比如原作藏于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第212窟主室左侧壁的比丘壁画,赫然可见在入定的比丘面前出现的一个骷髅头,同一侧壁的装饰纹样中也绘有骷髅头。其实观想骷髅是早期佛教冥想实践的一部分,修行者要达到在最丑恶的形态面前不为所动的境地,超越于物质世界的执着。另外一幅佛传故事“阿阇世王闻法涅槃闷绝后复苏”(原址为第205窟右甬道内侧壁)是一幅绝妙的画中画,其中可见一位大臣手持帛画给阿阇世王讲述佛祖生平,上面绘有佛祖树下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和涅槃入灭四个场景。这种视觉形式在印度佛教石刻叙事中比较常见,多重场景出现在同一画幅中,时间线上的场景曲折交错地展开。 另外有研究表明这种空间性的叙事法与一种早期戏剧形式有关,叙事者在如此一幅画卷前以兼有讲述故事情节、兼有吟唱颂歌的方式进行表演,在中亚目前还存有类似的表演形式。此幅壁画原存于柏林,在二战盟军轰炸中未免于难。 “FAT” 另外此次展览也引发我们在文化政治方面的思考。木木美术馆在海外广泛活动并积极争取文物回流的同时,西方文化界也就归还公立博物馆的海外藏品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争议热点之一就是“搬迁”:藏有库车和吐鲁番珍贵壁画的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之前深藏在西柏林郊区,而现在要搬到重建的普鲁士古典风格的柏林宫,很多文化工作者及公众对这种抹去社会主义建筑记忆而重新拥抱普鲁士帝国建筑的做法本来已经持怀疑态度,现在更因要搬来的博物馆馆藏作品来源于帝国主义时期对他国的掠夺——不论是否是以学术研究为名——而更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木木美术馆的展览提出的理念“FAT”——F-free/自由的,A-alchemical/炼金术般的,T-timeless/无时间的——给这段未决的历史注入一种人文的温暖。
2018年9月2日,木木美术馆策划“僧侣与艺术家”&“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开幕,该馆作为大陆唯一收藏有从国外回流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艺术机构,以一种跨历史的视角展示珍贵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和多件丝绸之路艺术瑰宝。
自木木美术馆“僧侣与艺术家”&“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开幕以来,吸引了很多来自国内外研究克孜尔石窟历史与文化的专家,以及从事丝绸之路壁画艺术研究的专业人士来看展览。得到了海内外各方好评,木木美术馆也表示希望艺术能够跨越古今中外,无国界,不局限。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古代龟兹国的艺术十分精美丰富,独有特色,是在另外几大石窟欣赏不到的,大家应该去木木美术馆看一下这个展览。”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Klaas Ruitenbeek:“木木美术馆这个展览也包括当代艺术的部分,这些当代艺术与古代克孜尔壁画有一种创造性的关联,你只需动动脑袋就可以明白。”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荣新江:“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展陈古代文物的方式,对以后的壁画陈列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与体验,这是木木美术馆从现代艺术得到的启发,贯通到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之中,他们花了很多功夫把每一件展品的学术解说做到详尽,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NHK丝绸之路艺术纪录片导演井上隆史:“古代克孜尔文化被木木美术馆以这样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年轻人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古代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中亚部主任Lilla Russel·Smith:“这个展览的陈列方式非常清晰,我也喜欢展览中加入的当代艺术,它们与古代艺术产生的连贯性这部分让我印象深刻,我希望可以用于我们以后的展览之中。”
早稻田佛教理论教授山部能宜:“我很惊叹这个展览的结构,这里面包含了木木美术馆非常宏大的愿景,把当代艺术与古代艺术结合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
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馆员赵莉:“当代艺术的“僧侣艺术家”部分丰富了我们新疆龟兹研究院的“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影像展”单调的不足,木木美术馆策展的这个契合点找的非常好。”
本次展览得到了北京新京报、中文国际等海内外媒体报道,影响巨大,把中国远古的石窟壁画文化和壁画的历史很好的展示给了全世界。
木木美术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辛,不计个人得失名利,以个人之力,尽民企责任,持续至今,以实际行动和创新方式,弘扬古今中外文化艺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艺术美,还原历史真相,促进文化复兴,通过文化复兴助力乡村振兴!期待更多人参与和支持,更多人和木木美术馆一起携手同行,用现代的语言和方式去翻译传承古代的文化,让文化和艺术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全球融合,一路前行。